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农委市计委关于贯彻实施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欧博allbet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30 20:08
京政办发[2002]35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农委市计委关于贯彻实施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
农村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欧博allbet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农委、市计委《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1 -
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二日
- 2 -
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十五” 时期
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市农委、市计委 二〇〇二年六月十四日)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2010年本市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体现了首都现代化建设对郊区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郊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五”时期,是本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实现“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九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九五”时期,本市郊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九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7%,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687元。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三元结构转变,精品农业、
- 3 -
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等迅速兴起,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全面推进,区县工业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加快,郊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活跃。三是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200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7%,比1995年提高7.1个百分点。四是水利基本建设开创新局面,生态环境建设掀起新高潮
。2000年,全市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26.7万公顷(4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五是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0年边远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8亿元,全面消除了人均劳动所得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六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民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投资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
二、“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是首都现代化建设实施“新三步走”的关键阶段,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有着难得的机遇。一是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必将加快北京经济发展的步伐,迅速提升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对郊区农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二是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郊区农村可以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提高郊区农业综
- 4 -
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销售市场,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郊区农业也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更加全面的市场竞争,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是郊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另外,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经济结构矛盾等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郊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申奥成功大好机遇,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提高郊区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把郊区农村建设成为首都的现代农业基地、现代工业基地、生态屏障、休闲胜地和市区人口疏散基地,培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都市型郊区经济。
“十五”时期,本市郊区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目标,坚持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区
- 5 -
域经济。“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加强第一产业,促进郊区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地等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首都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小城镇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积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加快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欧博百家乐促进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2005年超过100亿元;郊区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以上;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比重达到58%;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安全食品达到100%;平原地区全面实现农业节水灌溉;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48%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以上。
四、“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
(一)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龙头企业联合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在
- 6 -
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具有生产优势的名牌产品,加强绿色安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养殖业,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提高安全绿色食品上市量。三是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和制种业,大力发展蔬菜、瓜类、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快发展饲料饲草种植。四是加快发展农业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把郊区建设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窗口。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培育籽种产业,重点发展蔬菜种籽种苗、果树苗木、种畜种禽等商品种业。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着力培育以家畜胚胎、新型肥料、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生物制剂、农业设施装备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基地,加快引进和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建设昌平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锦绣大地农业示范园、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扩大智能化专家决策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和生产管理中的示范与应用,加快发展以畜牧兽医应用软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营养与饲料配合系统等为重点的畜牧兽医科技信息产业。促进农业技术服务的产业化,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民营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农业技术服务业。
(二)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高新
- 7 -
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和用先进技术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并举的产业结构。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行业,加快改造和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轻纺服装、机电、印刷、家具、机械制造等行业。郊区工业原则上向区县工业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北部以昌平科技园区、延庆八达岭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等产业;东部以顺义空港开发区、林河开发区、密云开发区、怀柔雁栖开发区、平谷兴谷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通讯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汽车、电子、食品饮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轻纺服装等产业;东南部以通州开发区、大兴开发区等为主,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机械、仪表等产业;西部以门头沟石龙开发区、房山良乡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石化、新型建材、新医药等产业。
(三)以培育新型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郊区旅游业,建立以名胜古迹为龙头、山水景观为主体、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形成吃、住、行、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郊区旅游产业化体系。全面发展观光农业,以郊区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具有观赏、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景点。围绕郊区工农业生产,积极发展中介咨询、租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新
- 8 -
型服务业,重点培育郊区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鼓励兴办民营学校和合作办学,积极发展郊区养老、疗养产业。结合郊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对郊区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传统第三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配送等新型业态,进一步规范郊区城镇集贸市场,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四)以推进农村城市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卫星城、中心镇经济。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加强郊区城镇建设,重点发展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六个卫星城,使之成为现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分担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物流集散等方面的功能,成为市区人口转移的主要地区。加快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城镇等卫星城发展,着力培育成为本地区的综合经济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以昌平小汤山、顺义后沙峪、通州宋庄、大兴西红门、怀柔杨宋等33个中心镇为重点,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有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形成一批综合型、工业型、贸易带动型、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城镇。加快发展依托工业小区的中心镇,培育以现代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中心镇经济。
(五)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结合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大力推进山区经济沟的综合开发。结合平原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发展速生丰产林。结合
- 9 -
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增加绿色食品的品种、数量,壮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及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加快畜禽粪便、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2005年,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六)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建设管理。近郊城乡结合部地区承担着扩展城市、美化城市、服务城市和对远郊经济的连接与辐射作用,必须加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旧村改造和经济社会管理,保持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要按照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经济繁荣、农民致富的目标,根据奥运规划和全市总体规划,全面完成第一道绿化面积125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加快规划并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经济发展要以绿色产业为主导,做好规划,积极扩展三产规模,优化二产结构,拓宽一产功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服务产业和都市型农业,保持吸纳当地人口就业的能力。在绿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水、电、气、热、环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支持农民合作建房和共同出资进行开发建设。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中,必须同时加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经济管理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妥善处理好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
- 10 -
农民在绿化和新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做好绿化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七)加强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培育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进一步发展创汇农业,重点建设好蔬菜、畜产品、花卉和传统特色产品等出口基地,2005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以上。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培育乡镇企业和区县工业出口产业和产品,建设以天竺出口加工区为龙头、以机电产品为重点的出口基地,积极鼓励扩大“三资”企业出口,大力吸引外资企业、外国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在区县工业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落户。
五、“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基本稳定,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调动农民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严格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严格审批转变土地使用性质,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二是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完善农民家庭经营配套政
- 11 -
策,进一步促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投资主体。研究探索投资回报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包括外商投资投向郊区水利、生态环境、小城镇基础设施等,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担保制度和国有资产抵押制度申请贷款,鼓励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拓宽融资渠道和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制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确定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前景、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择优予以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规范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的利益关系,积极推行产销合同制,稳定购销关系;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金、确定保底收购价、按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形式。鼓励和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资金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提倡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大力清理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政策,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资金融通等方面实行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待遇,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郊区水利、生态环境、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与国有、集体经济的融合,通过参股、联营、承包、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国
- 12 -
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产权流动和结构调整。五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进区县和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围绕管理公共事业、提高服务水平、监管国有和集体资产等方面,积极推进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市统一规划、统一指导下,让区县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增强郊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规范乡村政务公开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解决新时期农村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稳定和社会安定。六是积极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研究和尽快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根据规则要求和我国的对外承诺,加快制定郊区各级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措施,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构筑包括绿箱政策在内的产业保护体系和经济安全体系。积极创造条件,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引导外资参与郊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努力实现外贸市场多元化,推动外贸主体多元化,减少外贸风险。
(二)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农村城市化。一是以明晰产权为核心,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促进产权合理流动,调动所有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 通过招股、扩股或转股等形式,对乡镇集体企业实行全面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允许股份的自由转让,实现产权流动。对于小、微、亏和部分大而亏、大而困、资不抵债的集体企业进行公开拍卖。为
- 13 -
进一步激活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探索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办法。二是实施高起点、大范围、宽领域的资本引进战略,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扩大总量,彻底改变乡镇企业资本结构单一的状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和关停一批污染环境、效益低下的企业。三是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优势,逐步建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通过建立技术入股制度,吸引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以合作、联营、入股等形式,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为农民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四是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对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给予支持,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切实搞好小城镇环境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增加人均公用绿地,提高小城镇绿化覆盖率,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五是完善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立土地置换和存量调整机制,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在严格规范土地使用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逐步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继续执行中心镇的户籍政策,注意提高引进人口的素质。降低本市农民进入小城镇的门槛,对在卫星城、中心镇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合法收入来源的本市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鼓励山区人口向小城镇聚集。积极探索适合小城镇特
- 14 -
点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实现由单一的农村管理向城乡综合管理的转变。完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培育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组织农业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在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设施装备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创新农业科技体制,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或农业相关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鼓励有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转化成企业,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包括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民营企业、科研单位在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有政府科技推广机构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有条件的要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改革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方式,建设由政府资助、按专业、分区域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采取有效政策,鼓励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向郊区流动。跟踪新产品、新技术、新行业、新领域的发展,及时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短期专门性培训。继续搞好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实行持证上岗。继续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调动农民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四是加快郊区信
- 15 -
息化进程,提高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具有较强功能的农口信息服务网,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市场信息化。加快普及信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加快信息资源开发,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四)加强以水利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郊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针对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逐步实现水利建设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以开源、保护、节水为主题,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保护与利用并重,优化水资源配置,兼顾防洪除险,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十五”时期,完成永定河滞洪水库工程的建设,抓好温榆河、潮白河、北运河等河系的综合治理,完成重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快雨洪和再生水的利用,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全面实现郊区农业的节水灌溉。进一步建设主要河道的拦蓄工程,加强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污水的处理。继续实施山区水利综合开发,鼓励集体、个人以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设施。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二是按照《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加强水源保护、天然林保护、中幼林抚育管理、风沙区综合治理、市区和卫星城镇绿化美化、水土流失和山洪泥石流防治、平原生态与节水农业建设、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
- 16 -
管理系统为重点,进一步增加投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优势,组织实施好城市隔离地区建设、重点绿色通道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强宣传教育,依法建设、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制定科学规划和具体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探索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多元化。三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教育体系、农业良种繁育体系以及农产品加工与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的建设,努力增加小城镇和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销售体系的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加紧制订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检验手段,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2年7月17日印发
- 17 -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