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欧博abg大属性”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04:02

  作者:姜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欧博abg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必须深入理解教育的“三大属性”,即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

  教育“三大属性”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最首要的特点就是政治性。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首次提出了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共产党人并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他们仅仅是要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要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性质的重要论断,为社会主义国家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南。同时,马克思强调教育的人民性,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致力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是实现“人的最后解放”。此外,马克思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提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并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溯其渊源,教育“三大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实践性等经典论断,并在实践性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点提出了教育的“战略属性”。教育的“三大属性”是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魂脉”所在,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教育“三大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

  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这一切,欧博官网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提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提出“九个坚持”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新高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的“政治属性”,是教育强国的首要属性,突出表现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特别是在国际形势、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和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教育的“人民属性”,是教育强国的价值追求,突出表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成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无论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还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的“战略属性”,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使命,突出表现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提出了教育的战略属性。进入新时代,教育不只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而是被赋予了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特别是高等教育,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一批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同时要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切实发挥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三大属性”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彼此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教育“三大属性”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一是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要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快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聚焦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扩大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城市挤、农村弱、农村空”的问题,通过集团化办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要持续扩大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为农村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

  三是坚持教育的“战略属性”,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切实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通过优化高等教育定位、布局和结构,特别是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加快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着力培养产业转型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要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谋划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规则、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4日 15版)

[ 责编:孙琦 ]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