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欧博官网泰,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02 16:24

作为一部迷你剧,欧博官网《我的阿勒泰》在备受期待的目光中开播,短短几天后圆满落幕,却让观众意犹未尽。荧幕上的剧集已经结束,但这个犹如初夏微风一般的故事,却在观众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从网络留言到日常聊天中荡漾着一波波关于它的回味、讨论。有人说这是一场赛博醉氧,久居城市的人们,为草原上那溢出屏幕的纯粹清新而沉醉;有人说这是一场心灵治疗,疲于奔波的你我,被简单而富有智慧的淳朴生活而治愈……无论什么样的讨论内容,有一点已无需争辩,即在观众和网友的心中,此时的“阿勒泰”早已不仅仅是个地名。

一张更加闪亮的旅游名片

“我现在应该在阿勒泰,而不是工位上”“不说了,最近一班去阿勒泰的机票几点”……在各大网络平台,关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留言中,随处可见网友不乏调侃又充满期待的表达,“去阿勒泰旅游一趟”成了这部剧最重要的观后感之一。

的确,虽说阿勒泰的“金山银水”美不胜收,随便走一处都能拍到堪做电脑屏保的画面,欧博但一部热播影视剧对拍摄地所产生的带动效应,则更能够如催化剂般让其本来之美尽情绽放,在更大范围内释放魅力。比如2023年开年,伴随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云南省成为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电视剧《狂飙》带火取景地广东省江门市,连当地美食“猪脚饭”也一时间风靡全国——热播的剧集就像带观众来了一场漫步远方的沉浸式体验。正在扎实推进旅游兴疆战略、高质量发展旅游业的新疆,要珍惜这样一部在线上线下、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影视剧,更当想方设法接住这一波流量的“泼天富贵”,让大美新疆的旅游名片更加动人、更为闪亮。

此时再看阿勒泰,且不提早已名扬海内外的喀纳斯、可可托海、白哈巴,即便是剧中男女主人公一同爬上去聊天的那棵老树,也足以构成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美丽风景。

一曲悠扬婉转的文化牧歌

“真实地展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尊重苏力坦大叔最后的选择”“想跟巴太一起去放羊”……在许多网络讨论中,“民族剧”是很多观众对《我的阿勒泰》的定位。且不讨论这种定位是否准确,但它反映出剧集中对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尊重与理解得到了认同。

对于生活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而言,了解并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包容交流、美美与共、和谐共处是最常见不过的生活情景,但也得看到,对于无数从未到达过阿勒泰、甚至从未来过新疆的观众而言,需要《我的阿勒泰》这样一个了解这片土地的深情窗口。伴随着散文诗一般的镜头语言,有更多观众通过游牧生活的一饮一啄、家长里短,走到了以前或许并不熟悉的少数民族文化面前,看到了祖国更加辽阔的天地。

通过文艺作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文艺界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无论是经典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嘎达梅林》,还是当前网友能集体大合唱的流行歌曲《奢香夫人》,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都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把创作焦点对准少数民族文化;走进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大量的笔墨和镜头,书写各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与拼搏,把各民族在时代洪流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谱写成一曲悠扬婉转的文化牧歌。

一个当前语境中共有的文化意象

正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老舍笔下的胡同、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在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文艺作品构筑了无数无需言传亦可意会的文化意象,而这一次,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新的文化意象诞生——阿勒泰。

从作家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到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以阿勒泰为创作母题的文艺作品在不断丰富和延伸,全国各地的读者和观众,也在讨论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共同完成着我们心中的“阿勒泰”这一文化意象的构筑:它是洒向草原漫无边际的目光,它是因为青春而不需矫饰的悸动,它是偶尔回望时不明所以的惆怅,它是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的生活态度……从文字到电视剧,变化的是载体,不断深化的内核是文化,而且由于传播方式和讨论路径的变化,这一文化意象的构筑甚至像是文艺工作者和网友们的“集体创作”,更具有时代特色。

从文字到荧屏,一个轻灵的故事讲述完,背后是从历史深处吹过草原的“风”。身边的朋友们说,看完全剧,不着一字,却在不知不觉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种在每个人心里。我们不再纠结电视剧的结尾,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因为像剧中人一样,我们拥有着共同的忧伤与欢乐、共同的期盼与成长,当我们一起经历了岁月,共同的羁绊早已将彼此深深连接。(张蓓)


(责编:陈新辉、杨睿)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