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欧博官网新闻魂!
新闻人辛苦为人人!
“相机一带,谁都不爱”
“执笔在手,天下我有”
今天是第22个记者节
虽然还得采访
虽然还得排版
......
这么隆重的日子
一起去认识认识这群“新闻打工人”
记者和他的老朋友们
徐丽平,记者 ,从业20年
当记者已有20年,今年的经历记忆尤为深刻,深入一线宣传抗疫、进村入户看共同富裕,处处都有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身影。
李琴,记者 ,从业15年
这一年,我最深的感觉就是“赶时间”,赶着去见证每一个收到的“消息”。只要有消息传来,就能十分钟之内走出家门,抵达新闻现场。
赵阳,记者、编辑,从业10年
从业十年,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从记者换到了纸媒编辑,从台前到幕后,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对任何文章字斟句酌、吹毛求疵也逐渐成了习惯。
徐琪,网络小编,从业4年
上传、编辑、修改......这是小编每天的例行工作。作为一名新媒体小编,要细心、耐心、有责任心,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应该完美对待,尽量做好。
栾旖旎,欧博记者,从业3年
这一年我迈过了25岁,开启了新的人生旅途;这一年做新闻从量转变为质的专注,对自己要求更加严苛;这一年,学会从一个访问者,变成采访对象的知心好友。
罗梦露,网络编辑,从业1年
作为新闻人,每天都要做好熬夜到24:00的准备,遇上台风天等特殊时期可能更久。7月底台风“烟花”登陆,为让更多市民及时了解台风动向,我们开启了“夜猫子”模式。
葛嘉仪,摄影记者,从业1年
算上学生时代工作经历从业已有三年,摄影是个体力活,每次出门带上相机、镜头,甚至三脚架、稳定器、无人机... 摄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相机背后的眼睛很重要。
王敏佳,视频记者,从业1年
作为一名视频记者,制作一个合格的视频不仅要在前期拍摄时构思视频内容,还需在现场拍摄时多加思考、仔细观察,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扫一扫
认识更多记者
▼
有人说,新闻现场
早已是八零九零后的天下
但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新闻老兵
记者节去听听老通讯员的故事
王美斐:二十多年发表六千余篇稿件
从1995年她在《椒江经济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20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在各级媒体发表了6000余篇稿子。就是退休后,她仍在写作中不断耕耘,直到现在。她就是老通讯员王美斐。
11月3日,在王美斐的家里,记者看到各类见报的稿子都被她收录起来,装订成册,封面上工整地写着哪一年,发表了几篇,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箱子里,这些细节都充分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珍惜及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杨台彪:写到深夜一两点是常事
从1993年开始接触新闻,杨台彪整整做了28年的通讯员。那一年,《台州日报》记者来到当时的前所镇,从工业、农业等方面深度采访前所镇的发展,杨台彪也分到了一块写稿任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的通讯员之路。
从事通讯员以来,杨台彪年年获得各大媒体的优秀通讯员或积极通讯员奖项,连续10多年被评为椒江区十佳新闻工作者。28年来,杨台彪发表在各大媒体有6000多篇稿件,其中椒江本地报纸占70%左右。他将这些作品整理成集,增订成册。
方崇江:耄耋老人笔耕不辍
在椒江有一个“不是专职的专职业余新闻工作者”,他叫方崇江,今年87岁。方崇江说,1958年,他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稿子,开启了63年通讯员的生涯。
上世纪90年代,章安常乐寺公交车开通,他写了一篇稿子,投在当时的《椒江经济报》,从此跟《椒江经济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方老说,他通过读报和听广播来强化写作水平,规范提升稿件质量。每天,方老都要仔细阅读报纸文章,从大量的新闻稿件中摘录模仿。
洪昌恩:跟着记者学写新闻稿
“我不从全国性大报着手,而是先看地方报纸,也就是原来的《椒江经济报》,现在的《今日椒江》。不从第一版先看,而从最后一版翻起;不先浏览内容,而先从文末查找有无熟悉的作者。”洪昌恩幽默地说。
那时,洪昌恩在单位从事文字兼宣传工作,宣传的重点对象是当地百姓,不免要借助地方媒体的力量,于是,他的目标自然锁定了《椒江经济报》。起初,洪昌恩不太会写新闻稿,一有新闻事件就约上记者一起采访,在跟记者们采访过程中,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中共台州市椒江区委宣传
关于表彰2021年度椒江区
“十佳新闻报道工作者”、
“十佳新媒体”和“十佳新闻通讯员”的通报
欢迎关注“椒江发布”
在这里
读懂椒江
▼
最新通知|所有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返椒江,4小时内报告
2021-11-07
椒江连发寒潮、大风预警:下周最低4~6℃
2021-11-07
全媒体记者:栾旖旎、徐丽平
制 图:丁 玲
视 频:石珈僖、王敏佳
小 编:徐 琪
统 筹:罗梦露
原标题:《看,记者和他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