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让路女孩”已上初中,欧博家人感谢江苏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社会新闻来源:我苏网 2018年05月09日 15:29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在汶川地震中,超过37万人受伤,其中绵竹有6300多人致残。在绵竹援建的江苏医疗队为每一位重伤员都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重返家庭、重返社会。
时任总理温家宝为获救的小馨懿让路。资料图
十年前为大家所熟知的“总理让路女孩”宋馨懿,地震发生时只有三岁。为了保护她,她的父母双双遇难,小馨懿也失去了右腿。2008年5月底,小馨懿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后来,又在这里做了好几次假肢调试。在江苏,小馨懿一家和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抱枕上的小女孩,是儿时的宋馨懿
已经上初一的小馨懿
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叔叔宋岗见证了一切:江苏省人民医院承担小馨懿安装假肢的所有费用,以及路费、住宿费等,直到18岁。“他们给了馨懿第二次生命,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
宋馨懿今年将参加钢琴十级考试
目前,小馨懿已经可以正常走路,欧博娱乐在成都一所中学读初一,喜欢学英语、弹钢琴。家里半面墙的奖状里,写满她的努力。她还和小时候一样爱笑,说话时始终面带笑容:“我现在过得很好,学习也逐渐在往上提升,今后我想用我的努力来回报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心。”
和小馨懿相比,另外一些伤员的康复之路显得更为艰难。地震时,绵竹市九龙镇的杨发春被自家倒塌的房屋砸中,因为脊髓受伤而致下半身瘫痪。她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还拖累家人,心情跌入谷底。这时,援建的江苏康复专家给她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帮助她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在32岁时,杨发春重新学习翻身、上下床、穿衣服、上厕所等曾经极为熟悉的一个个动作。
江苏广播记者李春艳(左)与伤员杨发春(中)、绵竹市人民医院治疗师吴丹(右)合影
身体渐渐康复了,但心里的伤还在痛着。为了帮助杨发春这样的伤员早日走出心理阴影,江苏康复专家又帮助他们成立了互助小组。每月一次活动,吃饭、唱歌、打麻将、交流生活感受……病友们抱团取暖,大家都越来越强。杨发春说,小组“把我们带出来了”。
5.12纪念日要到了,杨发春将和病友一起参加在汶川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主题是“生命的赞歌”。
在所有地震灾区中,绵竹重伤员的整体康复情况较好,这主要得益于江苏康复专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了三方合作模式,又称“绵竹模式”。绵竹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杜涛介绍说,这种模式是由康复医疗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康复志愿者组成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治疗工作,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包括伤员的家居无障碍改造、互助小组的活动、购买轮椅以及更新配件等等,而康复志愿者则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著名康复专家、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与绵竹的伤员们在一起
受益于“绵竹模式”,十年来,绵竹的康复医学也不断发展。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由4人增加到40多人,并成为省级重点专科。一年前,医院还将“绵竹模式”复制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绵竹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浩表示,医院和鲁甸灾区之间制定了“三年援建计划”,绵竹市人民医院的康复医疗专家为鲁甸灾区提供技术指导,尽到力所能及的帮助。
曾为康复绵竹伤员作出贡献的专家和志愿者们
【记者手记】
绵竹是当年汶川地震后伤员最多的地方,江苏在这里建设了亚洲最大的板房医院。在绵竹援建期间,江苏医疗队让绝望的病人看到希望,又于希望中见证奇迹。在病人眼中,他们是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而在这些江苏医生心中,病人的毅力和坚强也让自己成长。江苏医疗队为绵竹的医生进行了全面培训,他们高超的医术和先进的理念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更多的病人因此受益。而他们打造的“绵竹模式”,也为类似的灾后康复救援行动提供了样本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