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地方官是如欧博官网何去京城开会述职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6 02:49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地方官都有资格进京述职的。即便像那些有资格的封疆大吏要进京述职,欧博官网也必须要有朝廷的旨意。

朝廷不召,即便是封疆大吏随意进京,后果都不堪设想。

而其余除了常规性办事官员(比如押送钱粮到户部的,核对文书的)、被选拔调入京官的等等,一般督府以下官员还真的没有资格进京。即便进京的,一事毕后也必须即刻离京。

古代皇帝最怕的就是封疆大吏与京官私相交通,因为这可能严重威胁到他的统治,一旦发现,多以谋反罪论处。

所以特别是封疆大吏、外放官员,都不可以私自进京。因为很容易触犯大忌,仕途受到影响还在其次,性命之虞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太原总兵丰德运私自进京,被纪晓岚给撞到了,汇报给乾隆,结果惨了。

展开全文

再比如永乐8年,被发配到交趾,督饷化州的解缙,被朱棣召令入京奏事,可是那么远的路,欧博等他赶到的时候,朱棣已经去北征了,还没回来,朱棣没回来,那解缙就应该在京城等着,等朱棣回来接见你。但是他脑子一抽,跑去太子朱高炽的府里汇报了情况后,大摇大摆回越南去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解缙的下场之惨,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外没有官方发的路引和火牌,旅途食物宿都成问题。

古代农耕文明,安土重迁。从商鞅变法的时候,老百姓就不可以随随便便流动,出门要有“路引”,也就是官方介绍信,他们要把“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去?要做什么?”都要写清楚。没有这个玩意儿,住宿没人敢收留你,也没有人敢给你提供饭食。往往离京城远的州府,走个大半年是很正常的。就算有人收留,这一大笔费用撒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但是一般官员们、送信的差役们,有便利的驿道,可以大大的缩短进京的时间。而且一路上有驿站,可以解决食宿问题,这些都是由朝廷出钱。朝廷召令地方官进京的同时,还会发给官员们“火牌”,可以免费吃住驿站,相当于公费报销差旅。

但是这个制度发展到大明朝中后期,官员们用完“火牌”之后就不还了,用于家人的吃喝玩旅游,甚至做生意,加重了驿站沉重的负担,最后拖垮大明朝。不过唯一的贡献,就是徐霞客拿着这玩意儿,游遍了大明的山川河泽,写出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而封疆大吏奉诏进京述职,往往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并非真的要他述职,而是有重要任命或者重大事件宣布。

因为正常来讲,封疆大吏和皇帝之间本身就每日书信来往。几百里加急,有时一天甚至几封信。总之本身就书信交往频繁。所以通常只有重大事件,皇帝才会急召封疆大吏进京。

比如《雍正王朝》里面,年羹尧有两次著名的进京。一次是江夏镇案发后,《百官行述》被烧,康熙提拔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让年羹尧进京谢恩。让谢恩是假,康熙想把整个事情搞清楚才是真。

另外一次,西北打仗赢了,年羹尧奉雍正旨意进京述职,雍正亲自出门相迎。但雍正让年羹尧述职也是假,目的是希望年羹尧主动裁剪军需,以及帮自己推广“火耗归公”。但是当着雍正的面竟然出现了百官跪迎的场景,而且雍正提了三个要求,年羹尧全给否了。还搞了一个“卸甲”的事情,向雍正“示威”。此后,年羹尧开始失去了雍正的信任,开始走向悲剧。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