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概况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于2012年,欧博allbet是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三大校园之一。
上海纽约大学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依托纽约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奉献卓越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当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试验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世界公民。
育人理念:好奇严谨,厚德敬业,以世界为课堂,以天下为己任。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教育概况上海纽约大学秉承博雅教育的理念,顺应经济全球化及科技高速发展迭代的时代特征,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将通识培养与专业训练的优势相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模式,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充分拓宽学术视野,训练审辩思维能力,欧博百家乐培育健全的人格,不仅为学生迎接毕业后的挑战做准备,更为终生学习和发挥创造力赋能,构建可以终生受益的成长体系。
“博”与“专”相结合的定制式课程体系与学业路径
BORDER DO NOT TOUCH
上海纽约大学的本科教育突破传统意义的专业边界,运用国际高等教育界最前沿的跨学科创新培养理念,精心设计了一套适合上海纽约大学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本科四年的前两年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核心课程的培养,通过社会文化、自然科学、数学、算法思维、语言及写作等六大课程板块,着力打造坚实完整的知识基础、训练严谨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全面开阔的学术视野,让学生接受完整的人类文明核心知识学习,接触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及发展趋势,从而可以充分认识自身学业兴趣和特长,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专业或方向。
学生最早可以在大一结束后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海纽约大学本科阶段开设,以及丰富的辅修专业,涵盖商学、计算机与工程、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各个领域。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覆盖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充分留出了选择细分方向和跨学科应用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组合定制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形成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路径与核心竞争力。同时结合通识教育塑造的跨学科的视野及能力,成为一专多能、触类旁通的多元人才,为未来个人发展创造最大化的可能性。
在完成前两年的学业之后,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可以去到纽约大学全球体系当中的其他校园和学习中心进行为期一至两个学期的海外学习。作为国际上最早开展大规模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纽约大学在全球五大洲的纽约大学在全球五大洲的16个主要城市建立了三个有学位授予资格的校园和13个海外学习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学业兴趣选择海外学习的城市与教学点,无缝接入纽约大学质量统一的全球课程、师资和教育资源,以及更多,进一步充实头脑,开阔眼界,实现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与国际领先的生均师资配比
BORDER DO NOT TOUCH
上海纽约大学按照纽约大学标准、依托纽约大学世界一流的师资资源和选材体系面向全球招聘教师。目前,已建成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生比保持在1:8之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办学至今,先后有20多位各国院士级的学术大师全时为本科生上课。世界一流的师资和极致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最优质高效的教学体验,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成果。
高度国际化的教学环境
BORDER DO NOT TOUCH
目前,上海纽约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各半,国际学生来自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学校采用全英语教学,并在课外活动及校园生活方面大力创造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与条件,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适应并胜任在国际化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能力。
畅行世界的双学位体系
BORDER DO NOT TOUCH
上海纽约大学颁发中、美两个学位,共三张证书:即由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由上海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双学位体系也是中外合办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学生在毕业以后无论是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就业,都可以发挥中美两套文凭所带来的不同优势和切实便利。
上海纽约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研究生培养上,学校将在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开展硕士、博士以及非学历教育。所有研究生专业与项目均与纽约大学相关院系合作,充分利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内丰富、优质的学术资源,培养地点上包括上海、纽约和全球其他地区。
每年有数百名来全球各地的学生在上纽大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就读于注重专业教育的数据分析与英语教育等领域的硕士专业、和侧重前沿科学研究的化学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博士专业。 学生极具活力,背景多元,与本科生一起构成了上海纽约大学高度国际化的学生群体。
欢迎访问上海纽约大学研究生与研修项目办公室的网页,了解学校目前开设的七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和十一个博士研究生专业的更多信息。
建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