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天之前,欧博abg也就是去年的 7 月 3 号,我买下了一台星光色的 iPhone 13 mini,替换掉了此前使用一年多的二手 iPhone 8 ,正式加入了面容解锁的时代。
选择在 7 月份买一台新 iPhone 其实是个有点尴尬的选择,因为再过两个月新一代的机型也就发布了,无论怎么算都会多少有一点「49 年入国军」的感觉。
但幸好 iPhone 13 mini 不是——因为再过两个月,整个 iPhone mini 的产品线就被要苹果给砍掉了。
为什么我要选择 mini手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实用主义属性很强的东西,虽然伴随着手机市场过去十年之间的「贴身肉搏」正在有向着饭圈 icon 滑落的趋势,但仍然无法掩盖手机是一件随身工具的本质。
而至少在我的理解里,iPhone 13 mini 就是工具属性很强的那一类机型。它捉襟见肘的体积意味着它的能力很平均(或者说平庸),我 100% 的拿着 13 mini 就能保证发挥它 100% 的能力,而不会有任何形如「相机这么好我不用它拿个普利策奖岂不是浪费了」的焦虑。
「没事,只有两个也很厉害了」另一方面,iPhone 13 mini 在我的使用习惯中是非常恰如其分的一环。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文章就会知道,我一直是个多持手机的用户,并且我的使用场景——比如拍照、支付、音乐、视频、同步等等——在各个设备之间摊的很平均,因此 iPhone 13 mini 的短板可以很轻松的分担给 Pixel ,同时用苹果优秀的本地化来弥补 Pixel 的一些不足。
比如有时候是这样的换句话说,在我的使用习惯里,iPhone 13 mini 可以是一堆扬长避短的功能集合,而不是一台必须要能够面面俱到的设备。当然,除此之外也加上 13 mini 放在如今随处可见的玻璃手机中可以算是最精致的那一批,我就是单纯的由于曾经的 iPhone 5 而爱屋及乌而已。
毕竟在我的记忆里,iPhone 就应该是这个尺寸的去年至今至此,虽然身边的 Android 风水轮流转,但 iPhone 13 mini 永远都会呆在我的左边口袋里,是我每天都在使用的设备之一。
每一处磕痕都不是白来的首先要承认就是 iPhone 现在的确已经变成了很无聊的东西。这一方面是因为使用方式的瓶颈,欧博官网现阶段的手机上很难再突然出现什么破坏式技术创新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13 mini 本身的起点不算高,很难从设备的角度激发什么新的使用欲望。总之,在过去的五百多天里,iPhone 13 mini 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一台尽职尽责的电话而已。
不过虽然我对于 13 mini 的硬件在购买前后都有「比较充分且平和」的预期,但 iOS 17 却是一个我没想到的大坑——我在今年的 WWDC 之后马上就更新到了 Developer Beta 一直使用到正式版发布,并且每次都及时更新至今,但我着实没有想到我用过的最稳定没有 bug 的 iOS 17 就是当初的开发者预览版 🌚 尤其是系统键盘打字音丢失、主屏幕小组件无法更新乃至直接消失这种非常影响体验的 bug ,直到最新的 iOS 17.1.2 都没有完全修好。
XDA 上有关 Apple 暂停开发新系统、专心修理当前 bug 的新闻除了让人头疼的 iOS 17 之外,iPhone 13 mini 去年至今的表现仍然是合格的——虽然电池健康度已经来到了 90% ,但正常使用一天依然是很轻松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说,我的手机使用时间会分摊在 iPhone 与 Pixel 之间,两台设备每天的耗电量都只有 50% 左右。
而在偶有的需要全天出门的情况下,带上一块 MagSafe 充电宝也就足够了,毕竟它们两个加起来也就是一部 13 Pro Max 的体重,而 MagSafe 电池还能给我的 AirPods 用。
不过续航只是综合表现中的一个方面而已,「符合期待」也自然和「优秀」不是同样的概念,比如我当然也期待它在开热点的时候电池能更坚挺一些,或者在一些奇怪的国产 App 里突然变成自热火锅加热袋...但「这些缺陷」都是我在买下 iPhone 13 mini 之前就有所了解并且确认能够接受的小屏机的固有短板,说到底都不会对我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
但是什么会产生影响呢?相机。
作为一部 2021 年的手机,只有 4GB 的运存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对于 iPhone 来说倒也正常。然而伴随着 iOS 的逐渐更新,以及系统相机里面愈发庞杂的算法,iPhone 13 mini 的相机体验——是「体验」而非「表现」——在这一年多的使用里面非常稳定的下滑,目前已经成为了我想要换购新 iPhone 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实说到底,iPhone 13 mini 的相机痛点主要只有两个:挤占后台,以及交互卡顿。其中挤占后台是很好理解的,毕竟对于 4GB 的运存来说,iOS 17 越堆越多的相机功能和算法都会挤占大量的内存资源——比如 iOS 相机的「画面拓展」,相当于要在原本的取景框渲染之外再叠加上另一颗摄像头的画面,加倍的 ISP 工作对于后台的杀灭能力不可谓不强悍:
关掉这个开关会有改善,但不多交互卡顿则是加倍影响使用体验的一方面,这一点在锁屏界面冷启动相机的时候尤其明显——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我最常用的抓拍的时候。此时虽然相机取景框不一定会有什么问题,但第一次回主页的手势操作却会经常失效,导致在按下快门照片进入后台合成的这一两秒内没有办法很顺畅的退出相机。
这样的卡顿在空后台的情况下鲜少出现,但是一旦在后台留下三到四个 app 就变得很容易触发,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就是受制于运行内存而产生的问题,只不过在 iOS 17 本身功能变多、界面花俏的背景下变本加厉了而已。
依然是 iPhone虽然 13 mini 当下的使用体验远远称不上完美,甚至由于这个 bug 缠身的 iOS 17 而相比去年有所退步,但 iPhone 对于我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在目前这个环境里是没有替代品的。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我的电脑一直都是 Mac ,iCloud 也是我的主力(文件)云盘,因此我需要一台 iOS 设备来维持手机与电脑之间的协同。此外,绑定在 Apple Wallet 里面的银行卡、交通卡也是我暂时无法从 iOS 生态里面剥离出来的几个日常工具之一,理由倒也很简单:我不接受任何在钱包 app 里面塞广告——哦抱歉,应该叫「金融资讯」——的行为,能不能关掉是另外的事情,但这些与街边牛皮癣广告无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出现在钱包里面。
此举便一把刷掉了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 Android 系统,甚至连三星在这里都未能免俗,而完整版的 Google Pay 又只能在海外使用,所以迄今为止的可选项依然只有 iOS 。
另一点则在于我是 iMessage 的高频用户,而 iMessage 在 macOS 与 iOS 双端之间的同步真的是很差劲,我没有办法彻底把我日常所有的 iMessage 用量挪回到 Mac 上;再加上 iOS 16、17 以及 macOS Ventura 以来很多互联互通相机的功能(比如在 FaceTime 的时候使用动话表情换脸)都在向着 iOS 端倾斜,macOS 往往要隔一代才能用上某些实时功能,所以我手边总得有一台即时能用的 iOS 设备,更不用说我的 Apple Watch 离开了 iPhone 连完成系统激活都做不到。
看看我的 iMessage 备份体积就知道了不过说到底,以上种种都只是我「无法离开 iOS 」的原因,而 iPhone 13 mini 在上述的场景中其实表现都在及格线之上,我真正不满意的是更新到 iOS 17 正式版之后的 iPhone 13 mini ——这也或多或少是所有目前小屏手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即有限的体积让它们在面对安迪-比尔定律1时的抵抗力更弱。但偏偏我们为手机支付的价格中其实也有相当的一部分就是为了这些长期的软件服务,这俩之间的互相成就可能也是消费主义至今形成的诸多结果之一吧。
一种依然 mini 的未来iPhone 13 mini 只不过是一个通讯工具而已。我喜欢这个机型的原因很纯粹,就是它与众不同的体型,并且我在选购 13 mini 之前对于它的种种局限是有明确认知的,比如单卡、小电池、没有长焦镜头等等——用纯粹的体积来交换这些功能,对于我来说可以接受。更何况 13 mini 并非是我唯一的手机。
另外,相比于用一个「大而全」的设备来包揽所有的使用需求,我还是更喜欢用若干台优势各不相同的设备来分工协作达到相同的结果:Pixel 拍照舒服,那就用 Pixel 拍照;iPhone 软件生态完善,那就让 iPhone 负责日常杂务;MIUI 对质量糟糕的国产软件有针对性设计,那就把这些银行金融购物类 app 留在小米上……手机是偏向实用主义的工具不假,但实用主义的方案又不只有一条。至少对于手机这种体积的电子设备来说,追求「既要又要」所带来的边际效益是不如在几台设备之间各取所长的。
诚然 13 mini 在目前已经有些无法满足我对于流畅的相机响应的需求,但我不认为 mini 这个方向就是单纯错误的。考虑到 iOS 过往的历史,我觉得 13 mini 这个现状更多还是得由一团乱麻的 iOS 17 来背锅,毕竟同样的 4GB 内存在 iOS 16 上至少没有出现导致窗口卡住这种程度的不流畅。
再加上最近又多了很多有关下一代 iPhone SE 的流言蜚语,我还是挺希望看到苹果可以沿用 iPhone mini 的尺寸推出一款带 FaceID 的单摄 SE 机型的,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我可能已经在考虑 iPhone 15 Pro 或者 Pixel 8 Pro 了吧。
总之——iPhone 13 mini,小手机,而且有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