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博官网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由于中国及时调整防疫政策,今年中国经济前景可能比他们之前预测的更加光明,有望实现超过5.8%的增长,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在欧洲增长非常疲软、美国可能出现衰退的一年,中国再次强劲增长对全球需求的复苏肯定是有利。”他指出,若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恢复到5.8%的增速,将为全球经济增加约5000亿美元的产出,相当于一个尼日利亚的经济规模,而经济复苏所创造的巨大需求,将带动部分国家对华出口的快速增长。
欧乐鹰曾在中国生活和工作11年。在此期间,他观察到西方媒体反复炒作“中国崩溃论”,但这些“预言”最终都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他基于自己的研究撰写了《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一书,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为何比外界以为的要强劲得多。
谈及美国近期对中国实施的技术封锁,欧乐鹰认为,这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将继续增长。中国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半导体领域有自己的雄心。”但他也说,“如果通往全球市场和全球技术的大门开始关闭,那会让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欧乐鹰。资料图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高过5.8%
《21世纪》:近日,IMF将中国2023年的预期增速从去年10月预期的4.4%大幅上调至5.2%。此前,多家国际投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了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你怎么看中国经济复苏的韧性?今年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是什么?
欧乐鹰:我们也看好中国2023年的增长前景。彭博经济预测中国今年的增速是5.8%。如果一切顺利,中国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一点。防控政策的调整以及在一季度末恢复正常生活是今年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对房地产行业采取更多支持措施,也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如果全球经济表现更好,或将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中国的表现甚至会更加亮眼。
中国经济复苏将提振全球需求
《21世纪》:在今年全球经济预期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怎么看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这将如何影响全球通胀压力?
欧乐鹰:这有两个方面。在欧洲增长非常疲软、美国可能会出现衰退的一年,中国再次强劲增长对全球需求的复苏肯定是有利。根据我们的估算,欧博中国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恢复到5.8%的增速,将为全球经济增加约5000亿美元的产出,相当于一个尼日利亚的经济规模。中国经济复苏,将带动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这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巴西和智利等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国家以及中国的亚洲邻国,无疑会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不过,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可能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这可能会使欧央行和美联储遏制通胀的努力更具挑战性。
美国科技封锁不会造成严重打击
《21世纪》:美国主导的芯片出口管制将对中国芯片产业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生怎样的影响?长远来说,如何看中美科技竞争?
欧乐鹰: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中国的发展受益于进入全球市场和获得全球技术。通过学习全球最好的技术,中国出现了有竞争力的公司,然后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到全球市场。现在发生的事情是,美国对发展对华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将中国视为挑战者和对手。因此,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对特定中国科技公司实施了“封锁”。现在,拜登政府更进一步禁止对华销售尖端半导体。我认为,这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将继续增长。中国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半导体领域有自己的雄心。但我认为,如果通往全球市场和全球技术的大门开始关闭,那会让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从华盛顿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思考,中国在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和地缘政治力量方面正在非常快地追赶美国。这些都是华盛顿特区相当担心的事情。此外,他们认为,中国将坚持其现有的政治和经济模式,这也让他们更加不安。我不认为这些事情在未来几年会有明显转变,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美之间的较量会持续。
美元“武器化”刺激替代方案的探索
《21世纪》:近日,沙特阿拉伯财政部长表示,该国将考虑以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交易,引发人们猜测利雅得愿意以人民币进行石油销售。你如何看待石油人民币系统的前景?
欧乐鹰:我会以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和欧洲冻结俄罗斯的美元和欧元外汇储备,并不允许俄罗斯银行参与全球美元支付系统时,美国就将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武器化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认为,这可能会令他们感到不安,因为在那一刻他们看到了完全依赖美元体系的后果,它们的进出口、外汇储备、金融交易也都主要使用美元。他们从俄罗斯的遭遇看到了潜在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对美元体系替代方案的探索正在加速。我认为,用人民币支付沙特石油的想法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但与此同时,尽管中国金融体系比以前开放得多,但仍未完全开放。这意味着在中国境外持有人民币的价值有限,因为使用它们显然比使用美元要困难得多。在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之前,我认为任何国家都很难摆脱美元金融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的雄心
《21世纪》: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能否谈谈你对该倡议的进展以及对它对中国对外投资格局影响的看法?
欧乐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国际的影响与其经济力量正在趋于一致的反映。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却比较有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雄心的一种表达,希望拥有与其经济角色相匹配的国际角色。
在很多方面,中国是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的,比如,中国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拥有很强的能力和大量的专业知识,中国的银行可以以略低于国际商业银行的价格提供长期融资。从中国和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应该在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想法是说得通的。现在的挑战是,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引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担心。
西方的“中国崩溃论”归于失败
《21世纪》:在你的专著《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中,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史也是各种“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史。在你看来,这些关于中国的预言为何都错了?你在中国体制中看到了哪些隐藏的优势?
欧乐鹰:我从2007年到2018年在中国住了11年。在此期间,关于“中国即将崩溃”的西方叙事一直甚嚣尘上,“债务如此之高”,“工业和房地产产能如此过剩”,“中国必将发生金融危机”……这些都是你在西方媒体上可以读到的故事。我的书就是试图解释为什么这些“中国崩溃论”都没有实现,以及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时忽略了什么。
在我看来,他们主要忽略了两件大事:首先,虽然中国的银行发放了很多贷款,而且这些贷款中可能有很多会变成坏账,但是中国的银行资金非常充足——资金充足的银行通常不会倒闭,也很难发生金融危机。第二,从美国和欧洲的视角观察中国,西方学者倾向于将国有部门、国有企业视为孱弱、低效的根源,并且易滋生腐败。但实际上,如果你想想东亚发展模式,无论是在日本、韩国,还是在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比许多人认为的更具韧性和活力的两个重要原因。
《21世纪》: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您今年有哪些期待?会对哪些话题感兴趣?
欧乐鹰:显然,我们每年都会在两会上关注一些数字,包括经济增长目标、M2增长目标,还会关心财政政策立场。今年,我也非常关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定经济政策的官员的相关变化,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