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創總中心訊】
政大產創總中心於6月20日舉辦產創專題講座,欧博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榮譽教授、本校國際金融學院兼任講座教授段錦泉,分享如何在金融海嘯時,催生出信用研究行動計畫,打造全球性的信評系統平臺,進而孵化出「Criat 深信數科」公司──從一名大學教授成為了創業者;又如何在人工智慧浪潮下看見AI新市場,開辦第二間公司「ADBIZA 優算智科」,前進智慧醫療領域。
一切都要從約莫20年前說起。2005年美國房市泡沫化,2007年爆發次級房貸危機,2008年雷曼兄弟申請破產,2009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鋪天蓋地襲來,當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擔任風險管理所所長的段錦泉見此情形,認為造成金融危機的背後,是信用評等系統出了問題,因而希望以顛覆賣方信評市場為目標,打造一個企業信用風險平臺。在此契機下,他開始投入信用評級系統研究,提出將信用評等作為公共財的新觀念,進而組建新加坡國立大學信用研究行動計劃(The NUS_Credit Research Initiative, NUS-CRI)。該計畫採用傳統建模理論,開發前瞻性違約強度模型(Forward-intensity Default Prediction Model),也就是時下流行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平臺。
段錦泉表示,計畫推出當下,許多教授都支持他的願景與主張,但因在理論實踐中面臨諸多挑戰和顧慮,於是轉而開放實習職缺,讓學生與後進加入計畫實習。現今,欧博娱乐當年實習的學生們,多已進入到金融機構服務,對後來Criat(深信數科)公司的信評系統推廣很有幫助。
然而,信用評級系統作為學術計畫有其限制,金融市場與學術機構的理念相互衝突是難以改變的事實。首先,學術計畫有年限,市場則要永續經營,由學術機構提供系統,企業也怕計畫中止造成服務暫停。再來,學術機構在意技術進步,市場則要遵循法律規章,學術機構一定會淘汰舊技術,並提供經證實更優質的系統服務,但新的系統服務不見得符合法規。因此,企業都會希望能沿用舊系統。段錦泉表示,若要真正推動金融市場改變,就必須順應金融市場的規則。為此,他在 2017年成立Criat(深信數科)公司,跳脫學術計畫限制,進入市場。他說:「在學術上不可能給他們被淘汰的技術,但金融市場必須符合法規,如果他們想要舊系統,那我們就給他們舊系統,市場上依然能運行。」
但幾年的運作下來,段錦泉發現公司提供的系統仍難以撼動金融市場,原因在於 NUS-CRI 是以技術基礎出發的金融專家平臺,金融專家能夠理解其中必要使用的原因,但對金融業的從業人員而言,這些技術都是黑盒子,他們不具備技術的知識基礎,無法理解其技術和必要性。換言之, Criat(深信數科)公司提供的系統不夠人性化,不具可解釋性,難以被一般民眾所理解,也就沒有達成他原先設定想要顛覆賣方信評市場的目標。
有鑑於此,2023年段錦泉從新加坡國立大學退休,成立 ADBIZA(優算智科)公司,有別於Criat的專家性,ADBIZA以金融和醫療為市場,提供非技術性專家的從業人員也能輕易理解的軟體服務。對此他強調,語言模型不是越大越好,人工智能作為輔助工具,是要能提供生產力的工具,依據需求發展模型即可,不必將模型複雜化。ADBIZA開發的輿情系統就使用中型自然語言模型,因為輿情系統需要編碼但不需要解碼,簡單、有效、可解釋,是ADBIZA產品的核心原則。又如在醫療方面,ADBIZA與醫諾華醫學科技合作開發數位病人產品,在既有的專家系統上選擇合適的大型語言模型,強化專家系統的對答能力,解決醫學生問診機會不易取得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透過數位病人,學習面對各種問診情形。
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段錦泉呼應產品的公共財觀念,人工智能是知識也是產品,知識是公共財,產品是私有財,人工智能依據市場需求自然會流行,政府不必鼓動,反而要去平衡人工智能和人文社會的發展。顯示出人文社會科學在大潮流科技下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引領科技朝向更符合人類價值和倫理的方向發展,確保技術進步與社會和諧共存。如同本校所提出的AI政策白皮書,未來的高等教育應重視跨領域的融合,不僅要培養具備創造力、情感力和倫理思考的前瞻性人才,還需促進科技與人文的深度融合,推動AI技術的普及同時,確保其惠及所有學生和社會群體,特別是弱勢和資源有限的群體。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文AI,永續未來」的高教環境,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革和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