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企业在新加坡市场发展有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餐饮行业如何走向海外?
随着国内餐饮市场的稳步增长,欧博娱乐以及国家政策的放宽,许多中国餐饮品牌在面对国内经济预期增速减缓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开始寻求新的市场机遇。
"出海"已经成为众多餐饮企业拓展业务、实现增长的新战略目标,中国餐饮企业也迎来了出海的良好时机。
在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和美食兴趣日益浓厚的背景下,中国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现在,利用丰富的菜品、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创新的经营理念,结合当地化策略和全球供应链优势,中国餐饮品牌完全有能力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持续的成长与成功。
网聚资本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泛亚特许经营咨询机构共同推出《2024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东南亚研究报告(新加坡篇)》。
报告详细回顾了中国餐饮企业出海发展的历程,深度剖析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市场现状以及新加坡餐饮行业总体状况,并重点阐述了中国餐饮企业在新加坡市场的发展现状、路径、机遇与挑战,探讨解决思路与经验,为中国餐饮行业走向海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餐饮企业出海概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饮食文化持续向外界扩散,成为东方饮食文化的核心。它的影响力遍及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深刻地塑造了这些国家餐饮习惯和风味特色。中国的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载体,让世界共享中华饮食的魅力。
虽然对于很多餐饮品牌来说,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但是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来看,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现象。事实上,跨越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餐饮出海在历史上已经有过许多尝试和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过几个重要的时期。
在明末到清末的历史转折期,普通百姓以及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为了寻求生计和更安全的生活环境,纷纷移居海外。随着这波移民潮,中餐美食开始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在海外传播。
而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国门逐渐向世界敞开,以全聚德,东来顺等为代表的国营企业开始走出国境,探索国际市场。进入2010年左右,以海底捞、眉州东坡、黄记煌等头部民营中餐品牌为代表,中国餐饮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国际化布局。
而自2023年起,中国的餐饮品牌出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欧博allbet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餐饮出海的元年”。这一新时期的出海浪潮与以往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更为主动和迫切
2020-2021年,中国餐饮企业曾迎来一波资本的热潮,不少的品牌在高估值的市场环境下获得了融资。而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些品牌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因此,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成为一个更加迫切且战略地位更高的决策。
△《2024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东南亚研究报告(新加坡篇)》
2.天时:时代背景的不同,造就了外部环境更有利于企业出海
从国内来看:国家在多项政策上,越来越鼓励国内企业国际化的业务拓展,特别是国家支持的一带一路地域的出海业务。从海外来看:疫后海外商业地产空缺的恢复、新渠道的变化带来新品牌的扩张机遇、中国强文化自信带来的文化输出等海外商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变化,使得中餐出海面临较好的机遇。
3.地利:国内餐饮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基础发展成熟
近十年,中国的餐饮管理水平和餐饮供应链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品牌力的提升、管理能力和标准化的提升、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食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的快速进步、仓配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的提升,这些进步都为国内餐饮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人和:国际化人才储备充足和海外华人持续扩张
在国内方面,随着中国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的供应链、制造业、外贸电商等行业纷纷出海,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经验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在各自行业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跨国经营的实战经验,为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海外方面,海外华人、华人游客和留学生数量的不断提升,为中餐品牌出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这一庞大的群体对于中餐有着天然的需求和偏好,他们成为中餐在海外的忠实消费者和推广者。
东南亚市场整体概况
东南亚作为一个面积达到46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经济体,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约6.8亿的人口规模。这一地区人口结构年轻,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占比超过50%,这为各种新兴市场,包括餐饮业,提供了活跃的消费者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链结构的演变,大量制造业开始向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地区转移。这一转移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会,也逐步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强了消费能力。
这些积极因素共同促使东南亚市场在近年来展现出了旺盛的消费活力,特别是在餐饮领域,越来越多的国际餐饮品牌看好其潜力,纷纷进军该区域市场。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东南亚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是一个由11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政治体系、文化和信仰的国家组成的相对分散的经济体。这个地区没有统一的主体思想,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行事逻辑、文化和消费习惯,以及不同的发展机遇。
因此,在考虑进入东南亚市场时,企业需要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机会进行独立分析和评估。关于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情况的大致对比。
在全球化背景下,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正推动企业合规化经营并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出海合规可以分为市场合规、产品合规和经营合规三个方面:
市场合规:包括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进入新市场前需了解当地市场准入条件,如外商投资限制、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出口法规,以及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产品合规:企业必须遵循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根据要求建立食材采购、存储和处理流程,以及门店和员工卫生培训规定,以防止风险事件。
经营合规:涉及雇佣合规和财税合规。餐饮企业在国外应遵守当地税务规定,按时申报缴税,并遵循劳动法规,合法雇佣员工,优先聘用当地人,承担社会责任,避免风险。
关于东南亚部分国家与餐饮企业相关的主要合规条款示例见报告内容。
新加坡餐饮市场概况
新加坡,传统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它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不大,仅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仅有600万,但人均年收入超过了8万美金,是典型的发达小国。
新加坡的餐饮市场,不同于其他的国家,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 多元化: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的国际化国家,这里的美食场景包含了中华、马来、印度等传统族裔餐饮文化,同时,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国际美食也广泛存在,融合性料理更是层出不穷。
• 外出就餐和外卖风行:在新加坡,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城市化率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外出用餐或点外卖。
• 高营收,高成本带来的运营精细化:在新加坡,餐饮业的高营收同样伴随着高成本,特别是在租金和人力资源上的支出。租金平均占营收的17%,而人力成本则平均占营收的30%。
• 监管严格:新加坡政府对餐饮业的监管非常严格且惩罚措施较重,涵盖了餐饮企业的准入条件、合规性和食品安全管理。
• 国际化的影响力: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新加坡的顶级餐饮店更容易获得国际化美食榜单的认可和奖项的荣誉。
• 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人才:新加坡以其卓越的法制建设和契约精神,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同时,作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城市,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这为餐饮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新加坡的餐饮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主流市场份额被乐天、同乐、莆田、珍宝等大型餐饮集团所占据。这些集团旗下运营着数十个独立的餐饮品牌,其创始人多为早年从福建、广东移居至新加坡的二代移民。不同于中国餐饮业的快速工业化,新加坡的餐饮创始人更强调回归餐饮的本质,注重食材和厨师的角色,同时重视企业的数字化和现代化管理。
对于有志于开展出海业务的餐饮连锁品牌来说,在出海时,需要思考业务出海的方式,市场进入和运营的方式。从业务开展的角度上来说,一般分为三种模式:产品/采购出海,品牌管理出海和供应链/生产出海。这三种模式对海外市场的投入由浅至深,且这三种模式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同时并存,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市场或者业务领域采用不同的出海策略。
从市场进入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模式:投资、收购、合伙。从业务运营模式上,可以分为直营和特许经营两种类型。以上提及的业务模式的主要特点、优势及相关案例请见报告全文。
出海新加坡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
新加坡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但希望扎根于新加坡,通过新加坡辐射东南亚运营的餐饮企业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单一市场规模较小且初始投入较高、前端员工招聘难且成本高、供应链的解决存在一定难度等。
问题:单一市场规模较小且初始投入较高
解决思路:
在初期规划时控制规模预期,合理整体的业务和财务支出规划;
对于选址的考察一定要深入到“城市街区”的维度上,深度考察;
相比国内,要更注重对单一店铺模型的后厨占比和动线的规划。
问题:前端员工招聘难且成本高
解决思路:
因地制宜地调整公司的业务模式,有限服务(limited Service)比全面服务(full Service)的餐厅更具备可扩张型;
刚进入市场时选择与当地的招聘代理进行合作。
问题:供应链的解决存在一定难度
解决思路:
本地的成熟供应链提供商合作;
思考跨国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在马来的柔佛建设供应链,辐射新加坡,是一种可探讨的尝试方式。
结语
本报告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餐饮企业出海发展的历程,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市场现状及新加坡餐饮行业总体状况,从发展现状到发展路径,从机遇与挑战到解决思路与经验,为中国餐饮行业走向海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