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句俗语:世界轮流转。说的是所有的事和物,欧博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好到了明天可能就变成了坏;或者是今天流行的,到了明天就会过时,而明天流行的则可能是前天已经过时的。说白了,世界是不断变幻的,并不存在永恒的东西,时装的潮流如此,科技的发展同样如此。
当然这些观点不能空说,大家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喇叭裤到了八十年代不是销声匿迹了吗?但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却又重新成了潮流;而九十年代流行过的窄脚裤被喇叭裤淘汰后到了今天又悄然流行起来了。生活中的例子多不胜数,如数码相机横行的今天,促使了很多从前没有接触过摄影的人拿起了照相机,但当中那些对素质有追求的人当然并不满足数码带来的有限素质,而转向了传统的胶片摄影。回到音响的范畴也是同样的道理, 70 年代晶体管的出现几乎“枪毙”了电子管,八十年代 CD 的出现也几乎将 LP “斩尽杀绝”,但现在呢? LP 和电子管不但没有死,还生存得颇为写意呢。
复古≠退步
CD 刚出现的时候, Sony 和 Philips 两大巨头将这种全新的音源格式的技术规格定为 16Bit/44.1Hz ,这在理论上规定了 CD 的动态范围达到了 96dB ,频率响应为 20Hz - 20kHz ,比 LP 的规格高出不少。那时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将规格定得过高,只要满足了音乐的记录、重播和人们生理聆听极限的要求就 OK 了。事实上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如果将这个数码规格定得更高,重播的系统又能同时进步的话,人耳是可以感受到很多微妙的变化,重播的声音自然度也会随之提高,于是才有了现在24Bit/96kHz 及 24Bit/192kHz 的 SACD 和 DVD - A 的诞生。但要享受这些科技带来的变化所需要投入在设备上的数值确实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而且这时人们发现,高规格低档次的器材根本无法和低规格高档次的器材相比。大家都认识到,其实旧规格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将技术做到家了,其表现还是相当不俗的,欧博娱乐况且,现在社会上保有的绝大部分唱片,包括现在很多新发行的唱片,还是旧规格的产物。于是,又有厂家重走旧路,推出了 16Bit/44.1kHz 规格的 CD 机产品,似乎令这个新与旧的关系又再微妙起来,这就是今天笔者将要介绍的 Consonance (欧博) CD16B CD 机。
说起 16 比特 CD 机,不由地想起早已停产的马兰士 CD7 和美国产的威马 DAC1800 等铭器,这些售价不菲的产品音乐表现力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它们核心技术所使用的解码芯片均是 Philips 公司出品的 TDA1541 及 TDA1543 ,但后来由于技术革新,这些芯片的停产使得一代名机也只能停产,确是一件憾事。源于对 16 比特 CD 音质的怀念,欧博不断地去搜寻那些早已停产的芯片,希望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哪怕还能找到只是丁点的库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机会找到了几千片的剩余库存,让欧博开始制造了这批限量的 16 比特 CD 机。
将最基本的东西做好
CD16B 的外观有点像一台小放大器,它的面板右侧设置了一个旋钮控制选曲的前进后退,活像一般放大器的音量控制。靠中间的位置是蓝光的显示屏,下面是电源开关和其它控制按键,转盘的碟仓设置在左面。从总体布局上看,笔者感到有点疑惑的是碟仓开关按键竟然设置在离碟仓最远的最右面,与操作习惯有点不符,每次取放碟,笔者总是想按下碟仓下角的电源开关,待反应过来才记得原来应该按最右面的那个。 CD16B 后背上的布局与一般 CD 机无异,有标准的 IEC 分离式电源插头,可方便更换电源线;有一组镀金 RCA 模拟输出和一个 RCA 同轴数码输出端子。
CD16B 使用 SONY213 光头和 Philips CD18 伺服系统,可谓集两大家之精华。而解码电路板安装在转盘的后面,上面那 2 片 TDA1543 16Bit DAC 电流输出式 DAC 芯片就是 16Bit 时代最具音乐表现力的代表之一。在欧博的这款 CD16B 里,在保留 16Bit 技术精华的同时,也揉合了现代升频的技术,能将取样频率提升 2 倍或 4 倍至 88.2kHz 或 176.4kHz ,用家可通过遥控器选择 44.1kHz 不升频及两种升频模式。不同的模式下有不同的声音表现,适合表现不同形式的不同体裁的音乐,其实笔者在试听中反复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描述且看下文分解。
从线路设计上,可以看到 CD16B 也非常讲究, DAC 输出级直接连接由 FET 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线路,该放大电路为左右声道独立设计;全机由一只优质的环形变压器供电,通过多组抽头分别供电给各组电路之用, DAC 及放大级等每组电路的电源供给全部使用低内阻、低染色的并联稳压设计,单看线路板上进行电源处理的元件数量,你就知道欧博是如何在 CD16B 上落足本钱的了。
一机三味
试听 CD16B 之前,笔者曾经疑惑:现在 CD 技术已发展到高 Bit 的年代,还是 16Bit 的 CD16B 能以什么优势脱颖而出呢?然而听过之后,笔者渐渐被 CD16B 质朴的音质所感动,能将 16Bit 的声音做成这样,确实不简单啊 !
首先是频率的两端延伸,在 44.1kHz 的状态下听,笔者并不感到有什么缺陷,无论是高频还是低频都没有明显紧绷的感觉,反而是全频的流畅感连贯性相当不俗。像大提琴这样涵盖中低至中音域的乐器,其饱满流畅的线条感甚具韵味;而钢琴的平衡感和形态感也相当之好,高音区的延伸颇为平顺,丝毫没有压抑感和粗糙感。对于一台 16Bit 的 CD 机,笔者感到其声音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往记忆中那种怎么听都不自然的感觉。接着是声音的质感也与以前( CD 机原始时代)的器材有天壤之别, CD16B 的声音带有温暖感和厚度感,小提琴是干净亮泽的,人声是饱满有肉感的,铜管也显出雄壮霸气的一面,声音都带着活跃的感觉,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模样,听久了也不会令人产生厌倦的情绪。
当换到 88.2kHz 及 176.4kHz 的状态下聆听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这两种模式下, CD16B 声音的变化又各有区别。 88.2kHz 时,能够轻易地分辨出低频更从容大气了,中频段也宽松了一点,无论歌唱还是长笛的细节都更为丰富,感情的表达自然也丰富起来。声音总体像是稳重了不少,但笔者感到音乐的跳跃感有所下降。当然这种变化是很微细的,笔者在以 PMC OB1 为中心的监听组合里反复比较了多遍才听出区别,相信在分析力稍差的系统里, 88.2kHz 与 44.1kHz 的区别只是声音的味道有点不同而已。但当切换到 176.4kHz 状态下聆听时,声音的变化立即明显起来,尤其是中高频的音色和质感都有质的变化。声音细腻了泛音丰富了,而色彩也由质朴平淡变得多彩多姿,陈宇不再老实巴巴地唱歌而显得有点妩媚,小提琴也细嫩娇艳了,连音场也大了不少;但这种声音在听具气势场面的音乐时却又显得有点软了,虽然中低频的冲击力依然,但就是没有了 44.1kHz 状态时的饱满活跃。
从反复的比较中,笔者认为欧博设计 3 种的取样频率选择也不无道理的。当搭配电子管放大器或聆听交响乐作品的时候,用 44.1kHz 较为对味;而搭配晶体管放大器和聆听一些小品时,用 176.4kHz 更加合适;那 88.2kHz 什么时候用呢?那就看你的组合和心情而定吧,你希望声音能精致一点而又平淡一点,不妨试试 88.2kHz 。
一台中低价的 CD 机能够提供 3 种不同的聆听感受是 CD16B 的特点之一,当然它能将 16Bit 技术发挥出这么好的声音效果,设计师对电路的认识和驾驭能力起了决定作用。换句话说,把应该做的都做好之后,不管技术新旧与否,能够获得的好声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