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报“欧博allbet在线师说”栏目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14:23

“桃子,欧博allbet跟你共享屏幕后划重点的工具在哪里来着?”课前三小时,在办公室候场的我一边用鼠标搜索着直播互动界面,一边问着在家刚上完网课的7岁女儿。“你把鼠标挪到屏幕下面,就有啦!”桃子在屏幕那头回答,并向我演示了操作。在“桃姐”的指导下,我解锁了Z软件的最后一个技能包,也完成了第一堂在线课前的平台最后调试与练习。

此前一周,我与选课同学进行了模拟调试,测试Z软件的联网速度、稳定性、音质和各种小功能,那次调试之后,在学生建议下,我添置了外置话筒,一股浓浓的喊麦既视感。不过很显然那次调试未能帮我点开所有技能包,女儿上小学,在更早的时间开始使用同一软件,她的课我也在旁边进行了观摩学习。感谢她的课前指导。

此前两周,学校有关部门非常辛苦用心地组织老师在线培训C软件和教学网系统的使用。C软件界面与功能十分专业,不过我在学期初期选择了Z软件+教学网+微信+邮件的组合,未来会视情况在不增加学习成本的前提下在Z、C软件之间切换。

因为家里有父母、女儿、一猫一狗,虽然家人百分百理解并支持,分担后顾之忧(猫狗除外,当然是要凑热闹捣乱的),但在家上课仍然很难集中精力,于是我选择在做好防护并按要求报备的前提下把办公室改造为“直播间”。不过,这次“改造”在初期也出了一些小问题。

祁昊天在办公室“直播间”在线授课

幸未翻车的首次线上教学

当晚,运气还好,第一节课并未“翻车”,不过小问题不少。原因并非线上教学这种形式本身,更多还是我个人准备、适应和经验问题。

首先便是“直播间”的改造不周。第一个问题是光线。由于是晚课,并选择在办公室,事先并未想到灯光会成问题。当我在课前半小时打开摄像头时发现完全看不清自己(当然,这与我长得黑有很大关系)。这时我才意识到平时习惯的顶灯+台灯亮度完全不足以支撑“上镜”需要。幸好隔壁办公室的同事也来学校上课,欧博百家乐而他的台灯亮度高出我的不少,江湖救急,问题解决。这节课后,我在网上下单了一台更大的台灯。

白板的放置与距离也出了问题。由于平时办公室里不安放白板,准备线上授课时我向学院借了一面。这种中等尺寸的白板自身未配支架,因此我便靠放在书架前。而上课时发现,在这个距离上同学们是完全看不清的。于是在第一节课的板书时间,我只能将它架放在办公椅扶手上,一手扶板一手“鬼画符”。这节课后,我土法上阵将学院楼健身区常年不用的空衣帽架借来挂上白板,倒是很合适。当然,长期方案也是在网上下单。通过线上教学,发现白板在办公室里非常有用,即便不上课时。

第二个问题,是对着课件共享屏幕讲课时的时间感比较差。第一堂课,我便生生漏掉了一次课间休息。这门课是英文授课的本科课,而阅读材料和课堂练习有部分内容略微超班,对于同学们来说上课节奏是有些辛苦的。漏掉了一次课间休息不仅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也令同学们徒增疲劳。这节课后,我优化了课件的内容时间分布。

第三个问题,是讲课时语言流畅程度受到了影响,例如不够连贯、语气助词增多等。由于眼前场景不是传统的教室环境,授课的大多时间眼前只是自己的课件共享屏,加上屏幕边上随机切换的学生画面,相对陌生的场景和小镜头画面都对注意力产生了影响。那么是否要求同学们关掉摄像头?因课因人而异,我个人倾向所有人保持摄像头打开,理由后述。

总之,线上教学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起步了。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直播”开玩笑

自从全国各类学校开始线上教学以来,各种笑话、吐槽、自嘲、段子已飞满微博微信。开始线上教学之前,我也与同事玩笑说,大型集体线上翻车现场恐怕即将上演。不过,玩笑归玩笑,直播很重要。

因为学科、课程、教师风格与习惯各异,不同课程与线上教学的契合度一定是不同的。这里的一点粗浅想法也仅只基于本人极为有限的经验。在教学内容方面,这学期我所负责的领域以安全研究为主,借鉴一些经济学、社会学的内容和方法论,学期安排包括授课、讨论、小组演示、模拟推演以及电影分享。这样安排的主要考虑是实现多平台的知识传递、学理与实操能力的结合,稀释和分摊单一考核发挥失常的风险等。而目前看来,线上教学与这些目标是契合的。

首先,提高同学们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在线教学与常规教学一样,都不只是教,而是教与学的融合、互动,所谓教学相长,做好一门课是老师与同学的共同事业与成就。而线上教学丰富了同学参与的方式,不只是老师的“直播”,而是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多向互动。由于降低了传统课堂就座位置、发言方式、讲话音量、讲台坐席距离等因素可能对学生造成的约束,线上授课有更大的可能提高那些原本参与不甚积极同学的融入度,也为喜欢互动的同学提供了更大便利。

当然,实现这一点同样需要老师和助教的不断鼓励和协助。由于我的课是英文授课,留学生和短期交换生较多,英语能力稍有差距的本土同学有时会在课堂参与上显得犹豫。作为其中一项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我要求每位同学课前在教学网“黑板”系统的讨论界面提交课前问题,每节课将与同学一起针对这几十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多媒介信息互动。多种信息传递与回馈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合,包括文本、图像、影像、肢体语言、数据展示、信息可视化互动等等。线上互动可以突出信息和知识传递的双向性甚至多向性,使每一位同学既是信息的接收方也是发出方。

第三,为了提高情境化理解与实操能力,本学期设计了模拟推演,而以在线平台作为辅助是计划中的内容。我目前正在申请的北大2020年度教改项目也包含一部分模拟推演教学平台开发和应用。模拟推演教学的在线部分如与在线教学互动相结合,将使教学和模拟的效率和效果均得到提高。

第四,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了电影分享和共建电影俱乐部。由于国家安全、国际安全相关议题离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较远,电影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同学们对学理和实践的感性认识帮助很大。基于屏幕共享、云存储共享等手段,我和同学们推荐的电影作品都可以更好的在选课同学之间得到分享与反馈。

平台融合、早立规矩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谨基于我个人很有限的教学经验和非常初步的线上教学体验,另外做了两方面工作:多平台功能的融合;统一教学规则认知。

线上互动并非线上教学的全部。和很多老师同事所采取的方法一样,我也将不同的平台进行了综合使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互动软件进行授课、即时互动、学期后段模拟推演的辅助;通过教学网“黑板”系统进行重要信息和通知的发布、课程材料上传与下载、课程线下讨论的问题收集与互动;通过微信群与邮件进行时敏信息沟通与日常互动。

多平台使用的优点是各司其职,最大化效率和优势功能。但潜在缺点是如若安排不当,如出现功能使用的重叠、遗漏,多平台可能会增加学生信息获取的难度,增大成本。所以,相关功能与用途的规则一定要及早确定并优化。

说到规则,不仅是平台使用的问题,而且是线上教学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就在记录这篇随想时,同事说到一位同学上课时不开摄像头,在做别的事情。我个人认为,既然有了“不停学”的要求,而从各行政部门老师到授课老师再到同学们都克服了各自困难进行线上学习,一些基本问题便应当参照平时的要求,而师生之间应及早建立共识。

这方面我仍在摸索,目前效果较好的规定例如每一位同学必须打开摄像头(我的课只有几十人,对于几百人的大课这是不现实的)。这样对同学而言会有压力,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动力。助教会在线上协助进行出勤和课堂参与的记录统计,诸如这类基本纪律问题,线下线上的要求应是一样的。

另一项规定则针对我自己,一些“顽固”的坚持不能因为隔着屏幕便降低要求,如正装领带。和一些三尺讲台坚持长衫传道的老师一样,我也认为有些仪式感是需要的,虽然形式因人而异。

当然,以上这些均为不成熟的感想和体会,言不尽意,也不免片面,博诸君一笑。祝所有老师教学科研工作顺利!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